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绿色经济,将成为商业银行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和促进自身经营转型的重要方向。
当前,国家和社会愈加注重加强环境保护、加快绿色产业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用长达三段的篇幅阐述环境保护问题,要求深入实施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并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绿色经济,将成为商业银行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和促进自身经营转型的重要方向。
从广义上讲,绿色金融既体现为金融业构建绿色金融的产品和信贷政策体系,也包括自身经营的低碳环保。前者主要指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用优惠的信贷资金支持低耗能低污染行业,借助高利率、控规模、严准入等手段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融资等。后者主要指金融机构自身厉行节约,如用电子账单替代纸质账单,网点减少水电消耗等。从狭义上看,由于银行信贷的影响力更大,常将“绿色信贷”直接视为“绿色金融”。
发展绿色金融在国际银行业已成为一种共识和潮流,而其履行标准集中体现为著名的“赤道原则”。相比国际同业,国内商业银行对绿色金融的认知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本世纪以来,随着加快转型升级和注重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加强,国内银行开始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并通过总量控制、行业限贷等手段,限制污染型企业贷款,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5年,银监会和发改委联合发布《能效信贷指引》,央行近期也表示绿色金融有望纳入金融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新的市场变化和政策导向下,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意义重大。
有助于分享经济结构调整盛宴。随着“两型社会”概念的提出和政府加大投入,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代表的绿色低碳经济开始步入爆发增长期。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测算,以清洁发展机制为基础的能效融资市场规模大概可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全年再开工27个重大水利工程,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超过8000亿元。专家预计绿色产业在今后五年内平均年投入将高达两万亿。这为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了巨大的盈利空间和难得的历史机遇。
有助于降低行业信贷风险。钢铁、水泥等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调整加快,行业风险积聚,不良率攀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继续深化结构调整和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优化信贷投向指明了方向。
有助于大型银行开拓海外市场。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大型银行深入开展跨国金融服务成为新趋势。在很多国家,除了注册资金等经济因素外,环境和社会发展因素也是其考量金融机构的重要指标,这也是众多跨国银行采纳“赤道原则”的主要原因。对致力于走国际化道路的大型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将有利于其防范融资项目的国际合规风险,有利于持续改善与客户、当地政府、当地民众及媒体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国际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有助于提升银行社会形象。发展绿色金融,能够提升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形象,提高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同时,上市公司和发行债券的企业在国际上通常被要求披露其环境责任信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中的标准普尔,也提出了将环境发展指标纳入公司评级。
来源: 中国农村金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1广州pg电子官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0504052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