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有效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对于完善现代金融制度,有效地运用金融手段,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包容增长,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以及解决社会贫困与发展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表示。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以来,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国家金融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
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如何?怎样促进中国普惠金融的创新与发展?9月18日,在中国银监会的指导下,以“好金融与好社会”为主题的“2015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海内外500多位官员、专家与学者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蓬勃壮大
“作为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有效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对于完善现代金融制度,有效地运用金融手段,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包容增长,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以及解决社会贫困与发展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本次论坛上表示。
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普惠金融是指通过不同渠道,为社会所有群体,特别是那些被传统金融体系排斥的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中国目前被传统金融体系忽视(排斥)的群体主要是中小微型企业、“三农”、个体工商户、社会低收入人群、创业和失业人群、特殊群体(如残疾人)。
据业内专家介绍,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从扶贫金融开始的。在世界银行(World Bank)、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等国际金融组织帮助下进行以扶贫为目标的小额信贷,启动了第一批小额信贷示范项目。2000年至2005年进入微型金融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普惠金融的重点还是在农村,但开始关注城市。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开始进入小额信贷领域。业务领域从“扶贫”扩展到“为一般农户以及小微企业服务”。
2005年以后,中国普惠金融逐步进入快车道。伴随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互联网银行以及P2P网贷平台等新的金融组织加入,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从农村拓展到城市,并迅速扩展到中小微企业。
近年来,政府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快了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了金融改革创新与探索,并且强化了问责与风险管控机制,普惠金融得到较快发展。
在普惠金融的探索中,各地也创造了不少好的模式,比如,湖北省创造的金融服务网格化模式就是将金融服务在城市以社区为网格,在农村以村为网格,落实每个金融机构在每个网格的责任,使金融服务覆盖到所有的城乡群体。
又如在浙江,打造了村一级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服务站,使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不出乡等。
发展“桎梏”
从整体上来看,普惠金融在中国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着若干薄弱环节,如金融结构失衡问题、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有“三农”发展金融支持问题。
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表示,当前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重点在于解决弱势领域、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有效金融需求。
“从现在商业银行做小微、做农村金融业务来看,许多业务缺乏商业可持续性,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时期,风险在加快暴露。”李均锋表示。
在商业可持续方面,新业态金融也面临着挑战。如现在新型业态中的网络借贷,从短期看可能存在利润点,但是从长期看,商业可持续模式并没有持久性。
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邵智宝也表示,金融机构在践行普惠金融时面临着“两高一低”的难题。一是风险高。由于“三农”、小微企业天然具有弱势性,缺乏有效的担保,加之农村地区征信体系不完善,“三农”及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偏高;二是成本高,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多位于边远的贫困山区,地理高度分散、交通不便,如果通过设立网点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务,成本极高。此外,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信贷需求额度小,并呈现较强的季节性,单笔交易成本也高;三是回报低。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银行业小微企业不良率高出行业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影响着普惠金融的发展。普惠金融的特点使其对社会征信体系有极强的依赖性,但当前还缺乏有社会公信力的第三方征信机构。业内专家表示,征信体系建设滞后加大了普惠金融活动的风险,提高了行业成本。
清除“梗阻”
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与会专家均认为,必须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表示:“要维持金融服务机构财务上的可持续性。为向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多年以来各方作了很多的努力,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实践,逐渐让大家感到,如果想要做好这项工作,做这个工作的机构自身必须在财务上是可持续的,完全靠捐赠和施舍是难以持续下去的。”
从全球各地经验来看,那些运行有效的普惠金融体系基本上都能够实现商业的可持续性,比如孟加拉的乡村银行、玻利维亚的小额贷款体系等。相反,那些无法实现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通常很难持续下去,最终也必然会背离普惠金融的初衷。
信用积累的缺乏和抵押物的缺失,是许多人难以获得及时、方便的金融服务的主要原因。吴晓灵认为,珍惜自己的信用,给低收入人群一个积累信用的机会是实现普惠金融的基本道路。
“金融就是经营信用,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有尊严的、及时的获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它的基础在于信用。”
而网络时代的到来,让信用转化为财富成为可能。信息不对称是传统金融机构过分注重抵押的重要原因。网络时代让信息变得透明,极大地提高了失信的成本,使基于信用的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目前,依托于互联网的个人间直接借贷模式——P2P 网贷,开创了数据信息时代借贷交易的新模式。业内专家认为,P2P 网贷取消了银行等专业中介机构,让最终的借款人和最终的贷款人直接见面,降低了交易成本,大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借贷领域开辟了大批量的个人间直接投融资模式,是普惠金融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创新。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1广州pg电子官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0504052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广州